“医保中心”和“民警”来电话 女子被骗2万元

来源:燕赵晚报2017-01-03 18:27:18

□本报记者 董世杰

日前,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屡屡出现,鉴于此类案件的发案特点,昨日,省公安厅相关部门精心整理发布了一套“防骗教程”,全方位揭秘“公检法”来电背后的“坑”,让群众远离伤害,从此再也不用害怕“公检法”来电。

从“医保中心”到“民警”诈骗20001元

2016年12月30日上午,家住某市经济开发区的曹女士接到自称医保中心的电话,说曹女士在北京办理了一张医保卡,曹女士表示未办理过,对方又说曹女士的身份证信息可能被盗用了,就替曹女士报案了。曹女士随即接到了自称北京平谷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并按照此“民警”说的要进行资金清查来证明清白,最后曹女士被诈骗20001元。

电信诈骗 “公检法”轮番上阵三步走

民警介绍,此类电信诈骗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犯罪嫌疑人一般利用任意改号显示软件或网络电话业务虚设公检法电话号码,扫荡式拨打电话进行钓鱼(选择目标对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第二步,一旦接通电话,犯罪嫌疑人通过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犯罪,要对其名下资金进行冻结、验证、保护为由进行引诱。第三步,为增加威慑力,犯罪嫌疑人还将伪造的“某某公安局(或检察院、法院)”网址发给事主,在看到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照片登上所谓的涉案信息和《通缉令》后,降低公众的警惕性,进而以帮助受害人澄清冤屈、保全财产为由,要求将个人家庭情况、亲属联系方式、以及自己的银行账户、密码全部告诉犯罪嫌疑人。第四步,警官、检察官、法官轮番上阵,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安全账户转账汇款,或要求在银行ATM机上英文界面进行操作等方式实施连环诈骗。

在以上环环相扣、轮番上阵的“公检法”工作人员打电话过程中,受害人电话始终处于占线状态,当公安机关发现受害人正在上当受骗,想要阻止提醒受害人时,受害人电话是拨打不进去的,等到电话能够打通,受害人已经将钱款打到骗子指定账户。

骗子是利用怎样的手段让人受骗的

民警指出,“60后”女性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中低学历、中低收入的人群更容易被骗;遭遇诈骗在工作日最多,下午2时到6时为全天发案最高峰;所有诈骗电话中一半多来电人有明显的南方口音,普通话不标准,但仍有大量接电话的人深陷骗局最终上当受骗。此外,为了让受害人相信他们是公检法人员,骗子常用的手段有:

转接电话。将电话从邮局、税务局直接转接到公安局,再由公安局转到检察院,还有可能会转接到法院。为了情节需要,也可以互相流转。

表明身份。接通电话后首先表明自己是某某警官或法官,有的还表明警号,需要通过电话向你做询问笔录。

出示通缉令。一般会传真有你照片和身份信息的通缉令,或者让你登录某网站,查看有自己通缉令信息的网页。

讲明规定。要求你不能将现在和他们的通话以及自己涉嫌犯罪的事情告诉任何人;要求你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好开通网银、上网转账、关好屏幕等一系列非比寻常的事。

营造氛围。在拨打电话时会播放对讲机、警笛、公检法系统开会的背景音,增强身临其境的感觉。

省公安厅相关部门民警提醒:公安局、法院等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的形式办案;公安局、法院等司法机关与其他社会单位在电话上并无直接转接线路,不会出现即转即通的情况;任何人指引进入ATM英文操作界面进行任何操作都要及时停止;市民如遇到涉及个人及家人身份信息泄露等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或拨打相关单位的客服咨询电话确认,并及时向警方报案。

最近更新